首页试题下载政治七年级下政治试题免费下载

海港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初一思想品德试卷

2018-07-12 15:42:43    下载:

  • 详细内容
海港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初一道德与法治试题
1、进人青春期,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敢于和别人争辩。这说明,进入青春期,我们的(  )
①身体发生了变化           ②思想和精神方面发生了变化
③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       ④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浩大的世界 ,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此不淡漠…… ”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青春的探索需要我们 (    )
 ① 探索青春的理想               ② 规划青春路径
③ 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④ 尝试做更多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有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播下一个想法,你会收获一项行动;播下一项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命运。扬起青春的风帆,直面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在路上。”扬起青春的风帆,我们应(  )
①每天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   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 
③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④尽情地享受人生,因为人生苦短,青春易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没有成功,人生便暗淡无光;没有自信,人们便失去成功的可能;失去自信,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永远点不燃成功的火焰。”既然自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  )
①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     ②增强信心,相信自己行,加速增强实力
③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④相信自己一定能办成所有的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的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人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对这种心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B.父母必须严格管理,使青少年服从父母的意见
C.父母、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一时期
D.青少年自身要主动借助各种力量,调控这种矛盾心理
6、在我们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  )
A.创造性   B.可塑性    C.多样性   D.批判性
7、对下面漫画中女生的这种心理认识正确的是(  )
① 属于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② 渴望独立 , 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③ 只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烦恼   
④ 是我们成长过程 中必须经历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据美国《纽约时报》当地时间2016年7月30日报道称,斯坦福大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塑造,而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对于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在(  )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
③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情由心生。 美好情感的作用是(  )
①表达着我们的愿望                ②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③它是在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而生的 ④增强我们的情商,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0、2017年11月30日,1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河北·廊坊)现场交流活动在廊坊市举行,通过各种方式展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歌颂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这说明(  )
①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②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③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使周围的世界多一份美好 ④救助他人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些名言都说明(  )
A.人有美丑之分,丑恶的人令人生厌   B.人应该有羞耻之心,可耻的事情不去做
C.人应该在生活中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  D.人应该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12、莎士比亚说:“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真正的爱情(  )
①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                 ②要对异性欣赏和向往
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   ④需要彼此深入了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人人都说:“男生女生不一样。”的确如此,男生女生在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和能力上的确不一样,这使得男生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对此,正确的态度有()
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②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③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  ④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
14、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 我们的情绪也丰富多样 ——高兴 、 悲伤 、 烦恼 ……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处于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② 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③我们要学会并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④ 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高涨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小明同学功课一直很好 ,临近中考 , 他有些焦虑情绪 , 担心考试过不了关 。 经过心理咨询 , 他选择了写博客向朋友倾诉来缓解自己 的忧虑 。 这种调芇情绪的方法是 (   )
 A.转移注意力    B.合理宣泄    C.理智控制    D.改变认知条件
16、梁启超说:“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独立。”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下列对“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有组织的整体,在其中能得到别人的夸赞
B.有组织的整体,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C.少数人临时组成的整体,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D.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7、“"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这一充满哲理的话语启迪我们(  )
①只有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 ②团结的集体能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③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合作能让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有的学生只和一两个性格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不能融人整个集体中,日久天长就会出现大集体中的“小群体”,而“小群体”的形成则会使孩子性格孤僻,眼界狭窄。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小群体一般是由性格相投的同学组成的
B.要将小群体的节奏融人集体生活的旋律
C.集体中的小群体对同伴没有积极的影响
D.要将小群体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19、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更好,民族才能好。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家庭文明素养高,国家就能富强        ②表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依存
③国家富强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④评选文明家庭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款民用大飞机C919成功实现首飞.国内有20多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0多所高校参与了C919的研制,研制团队勠力同心,实现了100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为了完成研发任务,有的人员长期离开年幼的孩子,有的放弃休假时间坚守工作岗位。这给我们的启示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创新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关键    B.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C.维护集体利益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    D.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1、《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
A.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违背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公民共同的责任
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2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8年3月28日,是全国第23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秦皇岛市各中小学校围绕"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的主题,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和应急演练等活动。这些举措(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②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校园
③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④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2016 年 10 月 25 日 , 山东单县的中学生陈作家篡改 4 名同学高考志愿一案在单县人民法院宣判 。 被告人陈作家犯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7 个月 , 此案对我们中学生的警示是 (    )
 ① 必须学法尊法 , 自觉守法  ② 必须培养诚信品德 , 做到对人守信 、 对事负责 ③ 必须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④ 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④
25、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评析个人和集体(9分)
学校要举行话剧竞赛表演。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都积极报名,但是男女主角的报名人数很多,小丑一角却无人报名。班长赵琳安排大家投票,平常经常逗大家欢乐的“开心果”小蓝被投票饰演小丑一角。小蓝对投票结果不满意,说:“凭什么是我,我才不愿意演小丑呢,我要退出。”赵琳反呛到:"爱演不演,退出正好。”大家不欢而散。
(1)小蓝对投票结果不满意说明了什么?(2分)
 
(2) 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愿意饰演小丑的角色,作为调解员,你应该怎么样劝说大家?(4分)
 
(3) 班长赵琳的处理方式正确吗?(1分)理由是什么?(2分)
 
27、探究集体建设(15分)
某校每个月都有评选文明班级活动,快到月底了,恰又与期中考试撞在一起, 七年级(2)班班主任和班委对班级工作进行了分工,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是选取的三个片段:
情境一 :张明就想考个好成绩,所以一心只读他的圣贤书,分配他的任务一点也没做,甚至连本应该他做的值日也经常不做,所以同学们都对他不满。
情境二: 李砚也想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他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和搞好学习的同时,还帮助班委做了很多事情。 他说:“班集体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取得文明班级要靠我们大家的努力。
情境三:七年级(2)班在学期末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班长小林在经验交流中说:“我们班能成为先进班集体,一是靠大家齐心协力,凡事共同协商;二是靠大家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1)如何评析张明和李砚的行为?(5分)
 
(2)如果让你劝说张明,你会怎么说?(2分)
 
(3)情境三中班长的话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4)集体生活成就我们,结合材料谈一谈文明班级对班里每一位成员的成长有何影响?(4分)
28、走进法治天地。(10分)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的比例约为5%,近年来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材料二:2017年8月3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特别节目---《守护明天》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举行首映式。为使法治巡讲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最高检未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和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制作了《守护明天》这档节目。结合真实案例、针对校园暴力、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监护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分析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以及预防措施,以避免悲剧发生。
(1)材料二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个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央视录制2017年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特别节目《守护明天》的缘由?(4分)
 
(3)央视播出的2017年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特别节目《守护明天》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什么影响?(4分)
 
29法治中国(16分)
材料一:2017 年 8 月 18 日 , 在 中央 电视台 综合频道首播专题片 《 法治 中国 》 。该片 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 , 内容涵盖法治建设主要方面 , 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 ,又有丰富 、生动的案例故事 , 体现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明看完后深深感受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材料二: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内在逻辑 , 体现了法治的内在生命精神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法律不被信仰以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 , 如河北曾做过调查 , 遇到问题只有 35 % 的人选择诉讼 , 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反映 。当 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 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 , 存在着 “ 信访不信法 ” 的问题 。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 “弃法转访”“ 以访压法 ” , 案件结不了 , 成为困扰各级法院的“ 老大难”问题 。
(1)【释疑解惑】为什么专题片要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 ( 4分 )   
 
 
(2)【学习体会】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请谈谈你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解 ( 6 分 )
 
 
(3)【积极建言】为让“信访不信法 ” 的人由“信访 ”转变为 “信法” ,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4分)
 
 
( 4 ) 【普法宣传】为营造建设法治社会的氛围 , 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 2 分 )